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正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里提出的要求——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2023年11月,复旦徐汇实验学校举行了“智寻生活数据·慧享精彩数趣”数学学科活动,以此聚焦核心素养“数据意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并通过智寻生活中的数据,获得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现象、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数”同行 “数”你最棒
根据学生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各年级开展“计算小达人”比赛。
一二年级速算、三四年级“算24点”、五年级“数独”,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在数与数的关系探索中,明白不同的“算”理与“算”法,也让他们在同伴竞争的过程里,收获成长的快乐。(图1-5)
慧眼看“数” “数”趣横生
生活中有哪些数学问题?“智慧小达人”来告诉你。学生们根据年级主题,带着“数学”一起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我们的生活。
校园安全“标志”心间
一年级的学生们在校园中寻找不同的安全标志,并用“数一数、画一画”的方式记录下这些重要的“符号”。
一份份色彩鲜艳、富于创意、充满“数学味”的校园安全标志介绍,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独特审美和盎然童趣。
跳绳中的小小统计员
你知道吗?在数字无处不在的生活里,有一个神奇的工具,它既可以用线条来显示数据的大小和差异,让我们一目了然信息和规律,又可以切实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它就是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的学生们结合体育运动,以“收集和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分析和运用”的过程,详细展示自己“1分钟的跳绳数据”,从而得到运动状态的客观分析。
“千米”之行 始于足下
三年级组围绕“千米”,带领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逐步拉近“千米”与学生的距离,帮助他们初步建立量感与数据意识。
50米有多长呢?我们先来操场走一走。课后,学生们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坐车等不同方式,记录下心中的“1千米”。此时,km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小小规划师的创作灵感源泉。
“角度”与“气温”的秘密
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周而复始。那么太阳的高低和气温有什么关系呢?四年级的学生们结合数学课的“角的度量”和自然课的“太阳高度角”,开展跨学科探究。
他们通过“提出猜想、动手实践、数据验证”过程,记录下太阳角与温度的变化,从而寻找它们的关系,让“数据”开口说话。
脚量世界 心中有“数”
人身会自带测量工具吗?如何用双脚测量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呢?
五年级的学生们运用平均数知识,通过测量自己的平均步幅、从学校走到附近某地的平均步数以及往返的平均时间,探究计算两地的距离和自己的平均速度,真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与数为伴,从心出发,让“数据”走进生活、走进学生,使之在探究的路上,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意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的核心素养根植于学生心中,成为其内生长的不竭能源。
撰稿 | 朱妍、沈吉雯、俞卓慧、盛青妤、杨梦蕊
摄影 | 各班数学教师
编辑 | 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