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于一致性,践行结构化”区级小学数学教研展示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举行,徐汇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顾亚龙和全区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我校叶惠旎、俞卓慧两位老师进行了教学展示和说课。
以结构化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叶惠旎老师执教二年级的《幻方》。在教学过程中,她充分利用预学单引导学生观察幻方并提出问题,而后围绕问题整合与串联课堂,让学生经历有理猜测与有序验证。学生们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幻方特征与规律的探索,教师的教学也初步呈现了抽象、推理、建模等数学素养的形成,有效实施了课堂中的教与学。同时,叶老师以幻方的来源为引入,联系中国古代文化,在课堂中渗透学科育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练就数学头脑与眼光
俞卓慧老师在双新理念指导下,以“探索本源、坚守本质”分析了目标确立的路径;以活动探索中的思维发展阐述了“问中求解、变亦不变”的教学活动设计,并对“发现”“质疑”“验证/反证”等活动进行了重点说明,体现了课堂中聚焦数学头脑与眼光的有效举措;以“追根溯源、文化渗透”体现了教学设计中的“深度”,展现了数学文化的“厚度”。
专家引领深入剖析
数学教研员顾亚龙老师对活动做点评,他强调抽象、推理、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幻方》一课须注重展示结构化的内容,舍去特例,展示共性,比如“中心数×3=幻和”;同时借助中心数是4和6的幻方作为延伸,用反证法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每一个数学问题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教师应善于发掘并通过巧妙的活动发挥数学独特的育人功能。本次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研员顾亚龙老师的多次线上线下指导,把握活动的主题与思路,给数学教研组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指导与思维引领;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也积极加入前期的磨课与讨论,不断地思考与调整,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经历了自我突破与发展。数学教研组也将继续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关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撰稿:刁思博、仇晓雯
摄像:数学组
编辑:周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