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抚,科学的种子正在悄然萌芽。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的分子植物社团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户外实践课程。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专家们的精心策划与引领下,同学们踏上了前往东安公园的奇妙旅程,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界的亲密接触,更是一场关于生命科学的深度探索,也是本学期分子植物社团校内课程的完美延伸。
「课程设计」
跨学科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

本学期,分子植物社团以“探索微观世界,解码植物智慧”为主题,精心设计课程,融合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涵盖植物代谢、细胞结构、形态适应、繁殖策略等主题,深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模拟光周期实验调控开花、探究植物的生存智慧,还亲手完成番茄、茄子等植物的嫁接实践,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每一个环节都在激发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收获与感悟」
心灵的触动与成长的足迹

公园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同学们好奇探索的身影。他们或蹲下身仔细观察叶片的脉络,或兴奋地讨论着不同植物的特点,每一次发现都伴随着阵阵惊叹。通过本学期的社团课程和此次实践,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常见植物,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提出问题、假设、观察、记录、总结。





附“学生收获与感悟”
探秘微观世界,细胞自有答案





眼见一定为实吗?
与植物江湖的奇闻妙事



微观世界、细胞奥秘
与食物营养的奇幻之旅





探索生命奥秘:
基因、脑疾病与植物分子的奇妙之旅



跨学科视角下的植物科学课:
数理与生物的碰撞



「院校合作」
搭建科学教育的桥梁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专业资源与学校的基础教育优势相互融合、资源共享,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学习平台。科学家们走出实验室,成为孩子们的“自然向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复杂的科学原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促进了科研与教育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石。








在绿意盎然中,复旦徐汇实验分子植物社团的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果实,更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每一次探索,都是向着未知世界勇敢迈出的一步。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精神。让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小小科学家们”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黄文俊
摄像:朱高帆 李昕晨
编辑:樊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