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至29日,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云南芒市第四小学的21名学生与8名教师。这场跨越2600公里的"研学行走"活动,以文化为桥、以教育为媒,通过深度体验校本课程、结对交流共建情谊、探访复旦百年校园,在两校师生心中播下了友谊与智慧的种子,让云南学子亲身感受海派教育的独特魅力与复旦文化的深厚底蕴。
启程:山海相逢,沪上初体验

4月25日,芒市四小师生一行乘机抵达上海虹桥机场。在春日申城的温暖和煦里,研学首站从复旦大学校园内拉开帷幕。

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黄琪校长亲自为研学团队担任讲解。在黄校长的深情讲述中,师生们在相辉堂前聆听百年校史,于光华楼畔感受学术殿堂的厚重底蕴;当站在刻有"博学而笃志"的校训石前合影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这颗向往复旦的种子已悄然播下,点燃了他们励志勤学、未来考入这所百年学府的美好憧憬。

同学们来到了复旦大学医学院,通过馆内珍藏的历史照片、医疗器械和文献资料,了解了这所中国著名医学院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抗战时期西迁办学的艰辛历史,深刻感受到“正谊明道”的院训精神。


交融:课堂共生,智慧深交融
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的校园里,小学部全体师生为远道而来的宾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黄琪校长热情欢迎芒市四小师生的到来,详细介绍了本次"研学行走"活动的特色课程安排,期待两地学子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芒市四小卢春燕校长在致辞中衷心感谢学校的精心安排,表示期待通过此次活动深化两校教育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欢迎仪式后,五年级6班的结对班会在班主任郁凌婷老师的组织下温情上演:42名学子通过自我介绍、互动游戏迅速结为伙伴,欢声笑语中友谊的种子悄然萌芽。



在为期三天的课堂交流中,两地学生共同体验了由各科老师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戴莹莹与孙进老师执教的《田忌赛马》,带孩子们在历史长河中撷取智慧明珠。王楠老师讲解的《跳水》,激起思维碰撞的浪花。

金文妍老师的《The Giant Garden》,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域芬芳。

数学课上,仇晓雯、朱璋璐老师用灵动的教具,解开数字的密码;

体育场上,高斌、郑伟老师带领学生们体验新兴的匹克球运动,球拍挥舞间尽显青春活力,欢笑声中跃动着两地学子友谊的韵律;

杨全老师的美术课上,孩子们手持自绘的京剧脸谱拨浪鼓,在传统艺术的韵律中,让文化传承声声入耳;

周赟老师的劳技课上,五彩丝线编织的友谊手环,将沪滇情谊细细缠绕。这一刻,教与学在互动中焕发新生,文化的种子在笑语中生根发芽。

探索:行走课堂,沪韵润心田
在中共一大会址的红砖青瓦间,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瞻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感悟开天辟地的建党初心;随后参观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八百壮士英勇抗敌的壮烈事迹通过斑驳的弹痕墙生动再现,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这两处红色地标以最真实的历史见证,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上海研学行走的四天里,师生们登上了东方明珠塔,俯瞰浦江两岸的现代繁华;在上海城市发展陈列馆,孩子们通过珍贵的展品与影像,从城市变迁的脉络中,深刻体会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

而在上海的宋城景区,师生们共同观赏了大型歌舞《千古情》演出,当“上海滩风云”篇章中,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再现老上海的风云变幻时,全场响起阵阵掌声;在这场融合了杂技、舞蹈与高科技舞台效果的艺术盛宴中,两地师生共同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

在自然博物馆里,孩子们站在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前惊叹不已,透过霸王龙的凶猛姿态想象远古世界的壮阔;移步中华艺术宫,又在当代艺术杰作中品味文化创新的魅力;而便捷的地铁出行,更让他们亲身体验现代都市的高效脉动。这场融汇古今的研学之旅,让科技与人文在孩子们心中奏响和谐乐章。





展望:山海情深,未来定可期

相聚终有时,后会亦有期。五天的研学行走活动即将结束,五(6)班的欢送会在报告厅里隆重举行。两地师生用鼓乐、民乐和舞蹈互道珍重,互赠礼物传递情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的沪滇牵手研学行走既是课堂的延伸,更是成长的见证。当浦江的晨雾浸润边疆的绿意,当复旦的校训回响在芒市少年的心间,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已然书写了教育最美的篇章。
撰稿:梁蜜
摄影:吴浩东、郁凌婷、张龚连、张湉、张悦璐、周国英等
推送:纪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