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精神,启迪少年梦想
盛夏的风吹起小记者团成员们胸前的红领巾,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的三四年级的学生代表来到复旦大学寻访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与龚新高院士。校园里,一场跨越年龄与智慧的对话徐徐展开,小记者们用童真的视角探寻科学奥秘,以稚嫩的笔尖记录时代强音。

“光之对话”——褚君浩院士专场
褚君浩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红外物理学家和半导体物理、器件专家。作为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红外物理博士,他在红外物理与半导体物理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褚院士推算出的众多系数公式,至今仍是国际红外探测器研究的“金标准”,为红外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此外,他还成功研发了“柱镜光栅”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实现令人惊叹的隐身效果,在军事、科研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褚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不懈的创新精神,成为我国红外物理领域的领军人物。

当被问及“柱镜光栅如何实现隐身”时,褚君浩院士拿起实验器材比划道:“就像用无数小镜子让光线绕过物体,这背后是材料科学的精密计算。”

面对“万有引力能否隐形”的童言稚语,褚院士笑着解释:“引力是时空的弯曲,目前人类还无法‘折叠’时空,但保持这份好奇心,或许未来你们能找到答案。”

采访中,褚院士分享了自己从“调皮大王”到红外物理学家的蜕变历程:“我小时候也爬树掏鸟窝,但对物理的热爱让我彻底改变。”

他寄语孩子们:“勤奋是阶梯,好奇是引擎,渐进是方法,远志是灯塔。”

学生感想:
庞芸曦:
褚院士和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他始终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坚持钻研的精神深深触动着我。他鼓励我们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认真、坚持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会铭记褚院士送给我们的寄语,以兴趣为师,刻苦学习,逐光前行!
包钇涵:
褚院士告诉我们,现在的科技已经进入快节奏时代,AI是助手,可以强化学习的知识,可是我们不能完全依靠AI,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可以依赖,要学好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
崔翔荣:
褚院士告诉我们,现在的科技非常发达,甚至可以将大模型内部做成像脑神经一样的结构,科技进入了快节奏时代,需要继续推进这个“雪球”。这次采访使我深受鼓舞。我们从小就要像褚院士送给我们的寄语那样——“勤奋、好奇、渐进、远志”:科技、创新,从现在开始!
邹一铭:
褚院士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前沿科学技术,其中红外隐身和驻近光栅的原理尤其令人惊叹。采访中,他强调创新与坚持在科研道路上的重要性,朴实话语中传递出的家国情怀与科学家精神令人动容。褚院士的寄语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我暗暗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脚踏实地学习,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朱涵菲:
AI功能虽然强大,但只能做人类的助手。我们要合理利用人工智能。褚院士向我们强调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平时生活和学习中要坚持做好每一件事。褚院士送给我们的寄语:勤奋 好奇 渐进 远志,我将时刻铭记在心。
“材料世界”——龚新高院士专场
龚新高院士,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计算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特性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龚院士带领团队发现了金富勒烯金属结构,这一发现为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太阳能电池设计的优化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凭借在科研领域的杰出贡献,龚院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为我国计算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杰出代表。

在材料科学实验室,龚院士用“科学魔法师”的比喻点燃孩子们的求知欲。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物理”时,他指着墙上的元素周期表说:“每个元素都像待解锁的密码,物理让我们读懂自然的语言。”谈及科研困难,龚院士坦言:“曾为验证一个数据连续工作36小时,但发现新现象的那一刻,所有疲惫都值得。”


小记者们用钦佩的目光注视着龚院士,科学探索需要强健的体魄、探索未知的精神、持续提问的习惯、不断改进的思维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遇到难题时,只有掌握这“五大秘诀”,才能化“不可能”为“可能”。


学生感想:
芮顼桐:
通过此次对龚新高院士的采访,我受益良多,龚院士对科研的严谨和执着令我敬佩,采访中流露出对我们这些小复旦人的殷切希望更是令我感动不已。龚院士在采访中展现的真挚情感和面对科研难题的坚韧精神将激励我勤奋学习,志存高远。
关瑾辰:
龚院士说:“如果不努力、不坚持,再聪明的人也成为不了科学家!”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龚院士在他的研究中遇到过很多难题,但他从不轻言放弃,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直到找到解决的办法。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我们绝不能知难而退,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邓听宸:
这个世界充满了奥秘,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会有新的收获。通过这次采访,我明白了,只有保持好奇心,不断尝试,才能取得成功。我以后也要像龚院士一样,努力学习,勇敢探索,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沈翕然:
龚院士的分享让我深刻领悟:科学探索不仅仰赖智慧,更需要强大的好奇心、无畏的勇气与持久的毅力。他的话语如同明灯,照亮了我的方向;科学的种子在心中,也因此愈发茁壮。
杨柳:
龚院士告诉孩子们,科学研究可能漫长而艰难,但只要坚持,就可能迎来突破。龚院士用生动的语言激励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勇敢探索,未来或许就能成为改变世界的科学家!
科学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
此次采访不仅让小记者们收获了“隐身技术”“材料科学”等前沿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精神的种子。”
活动最后,小记者们为院士系上红领巾,行少先队礼致敬。

当夕阳的余晖洒落校园,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仍在延续。“今天我采访了院士,明天我要成为院士!”这或许正是“小记者·大院士”活动最动人的注脚——在少年心中种下星辰大海,静待科学之花绽放未来。
撰稿:黄文彦
摄像:姚佳、张湉
编辑:周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