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爷爷和李奶奶
2003年,“非典”肆虐,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他一边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一边第一时间赶往防疫第一线。
这个人就是钟南山院士。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医者?推荐一部纪录片,让我们一起感受。
和钟爷爷一样,这场战役里还有一位始终在一线和病毒赛跑的老奶奶,她就是李兰娟院士。
在疫情爆发后,面对不断从武汉扩散出的“病毒携带者”,她是第一个提出建议“武汉封城”的人。在大家盲目疯抢“双黄连口服液”时,她立即站出来制止:“没毛病,不要乱吃药!”而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李奶奶和她的团队夜以继日地为抗击疫情而忙碌。通过她的同事我们才得知,这位在镜头前精神矍铄的七十多岁老人,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竟然一天只睡三个小时!
英雄就在我身边
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斗中,我们看到,生命、生活和生态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与自己相处、与自然相处、与世界相处;我们看到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志愿者们的最美身影;看到驰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写下的请战书——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看到钟南山院士红肿的眼和李兰娟院士疲惫的脸……
我们发现,这样的英雄就在你我身边。
一1班 · 胡丹阳同学
一(1)班胡丹阳同学的爸爸(胡医生,解放军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科主治医师)在2020年2月13日前往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执行感染与预防控制的任务。
一1班 · 施政同学
一(1)班施政同学的妈妈(刘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ICU主管护师)在2020年2月7日随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投入抗疫第一线。
一2班 · 朱顾黎同学
一(2)班朱顾黎同学的爸爸(朱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在2020年2月9日,随华山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监护室(ICU)。
一4班 · 陈禹同学
一(4)班陈禹同学的妈妈(张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主管护师)在2020年2月7日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执行ICU监护、抢救、护理等任务。
一3班 · 李脩函同学
一(3)班李脩函同学的爸爸(孙书记,枫林路街道黄家宅居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从1月23日上岗以来,坚持疫情防控宣传,对重点人员居家隔离监测,对返沪人员登记排查。
一4班 · 陈哲灏同学
一(4)班陈哲灝同学的爸爸(陈医生,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理化方向)从1月23日起执行徐汇区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任务。
一4班 · 赵修齐同学
一(4)班赵修齐同学的爸爸(赵副总经理,西安康拓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中科技大学上海校友会”组织开展抗疫物资的全球采购。
一4班 · 原辰同学
一(4)班原辰同学的妈妈(楼医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积极投入抗疫第一线工作。
一4班 · 孙傅辰同学
一(4)班孙傅辰同学的妈妈(傅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科研干事)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主管护师积极投入抗疫第一线工作。
一4班 · 郭佑嘉同学
一(4)班郭佑嘉同学的爸爸(郭医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科)在2020年2月15日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执行医疗救治任务。
这些叔叔阿姨们都是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是小小后援团
前线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正在与病毒进行“战斗”,小小复旦人们宅在家中也要当好后援团。在家中,小朋友们可以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如扫地、拖地、摆碗筷、晾衣服等,减轻长辈们的负担,同时养成在家劳动的好习惯,培养自己独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当好小小后援团。
那么,小朋友们如何更好地做家务呢?
1、从份内家务开始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学习将衣服穿好、放好;把玩具收拾好;把脏衣服放进篮子里等。
2、家务计划表
可以设计一份家务计划表,和父母一起讨论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3、从家庭活动中学习
择菜:从择菜到洗菜,知道所吃的饭菜是经过这些步骤之后才能食用的;
煮饭:从洗米到煮饭,知道舀多少米,懂得节约的概念;
扫地、擦桌子:尝试着将桌子、地板弄干净,让生活环境更整洁;
晒、收、叠衣服:帮妈妈拿衣架,学习晾衣服,从小到大叠衣服,一件件学起来。
感谢提供照片的家长和小朋友们!感谢收集素材的各位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