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三楼B305教室举办了“以校史育人,以课程立校”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区级展示活动,来自区内的专家、领导及兄弟学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课程育人与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
本次展示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课题汇报、专题报告、专家点评等多个环节,全面呈现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成果与实践经验。


活动伊始,由陆天琪老师带来“字见复旦”学习成果展示课,学生通过探究汉字“复旦”的文化内涵,结合书法、篆刻和数字创作,展示了语文校本课程在文化理解与审美表达上的融合创新。


在随后进行的课题汇报环节中,王楠老师分享了“小升初语文课程建设”中“从博物馆到校史馆”的教学实践;王建军老师则聚焦“校史育人视角下初中语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实施,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


储名方副校长在《以文化唤起认同,用课程培育生命》的主题报告中全面回顾了学校自2019年建校以来,围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精神,逐步构建“传统与文化”“科学与思维”等五大板块校本课程体系的探索路径,并重点介绍了区级课题《校史育人视域下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成果。

本次展示活动以复旦建校120周年为契机,学校以“校史资源”为核心,通过“字见复旦”“我眼中的复旦人”“校史讲解员”“手绘导览册”等任务群项目,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理解文化、生成认同。项目以语文为主干,融合历史、美术、信息、地理等学科,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文化思辨与社会参与能力,体现了“课程即生活,活动即学习”的育人理念。


在专家点评环节,多位与会专家、教师对学校“项目化学习+文化育人”的课程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有效回应了“双新”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关键命题,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校本课程建设路径。


学校后续将继续围绕“课程嵌入、师生共创、成果可用”三大目标,推动语文跨学科任务群的系统化建设,开发课程地图与资源包,完善学习评价与数据支持系统,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复旦经验”。
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生命的点燃。复旦徐汇实验学校将继续扎根校史沃土,坚守文化立校初心,推动课程改革与育人实践不断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