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开展一次意义非凡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当今时代,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它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次讲座将围绕全民国防教育、消防安全意识以及火灾应急疏散演练这三个核心主题展开,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将所学知识牢记于心,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全民国防教育
首先,让我们走进全民国防教育的世界。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教育则是国家为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国防技能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不仅是军事领域的专属,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2001 年 4 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21 次会议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第十二条规定:“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同年 8 月 31 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23 次会议确定 9 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一节日的设立,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2025 年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 9 月 20 日。在这一天,上海市将在上午 11 时 35 分至 11 时 58 分试鸣防空警报,以此弘扬抗战精神,共筑国防长城。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一代,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享受着国家发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守卫者。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因此,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热爱学习、强健体魄,树立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消防安全意识
接下来,我们聚焦于消防安全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害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更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火灾逃生能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当火灾发生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切勿慌张。接下来,要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首先,要立即报警。拨打火警电话时,要清晰、准确地说明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燃烧物质、火势大小以及是否有人员被困等情况,以便消防部门能够迅速、准确地到达现场进行救援。
在火灾逃生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平时要留心所处建筑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事故时能够顺利逃生;在火场中,千万不要贪恋钱财,要争取时间逃离火灾现场;不要盲目跟从人流,而要沿着疏散指示标识的方向逃生;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手绢等捂住口鼻低姿前进;根据火场具体情况选择最近疏散通道逃生,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因为电梯有可能因失控或因变形而不能运行;发现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队的救援。同时,安全出口的位置一定要牢记于心,它是我们逃生的关键通道。

三、火灾应急疏散演练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火灾应急疏散演练的相关要求。通过演练,我们可以提高应对火灾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
演练要求如下:
1. 上下楼梯注意安全,靠墙一路用手扶墙,靠栏杆一路手扶栏杆。这样可以避免在疏散过程中因拥挤、摔倒等原因造成意外伤害。
2. 严格遵守七个不:不嬉笑、不推拉、不滞留、不超速、不超越、不蹲下、不逆行。这七个不原则能够确保疏散过程的有序进行,避免因混乱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3. 可使用手帕掩住口鼻。(可用纸巾代替)在火灾现场,烟雾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可以有效过滤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保护呼吸道,减少吸入有毒烟雾的风险。
4. 护导老师发现师生摔倒、受伤等情况,立即发出“停止前进”的指令。在疏散过程中,一旦出现人员摔倒、受伤等意外情况,护导老师要及时发出指令,停止队伍前进,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5. 确保教室前后门无障碍物,遇到通道拥挤需放慢速度或寻找其他路线。在疏散前,要确保教室的前后门畅通无阻,以便人员能够快速撤离。如果在疏散过程中遇到通道拥挤的情况,要放慢速度,避免发生踩踏事故,或者寻找其他安全的疏散路线。
6. 到达安全地点后,班主任老师清点人数并上报。到达安全地点后,班主任老师要迅速清点班级人数,确保所有学生都已安全撤离,并及时将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对整个疏散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
同学们,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通过今天的安全教育讲座,希望大家能够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将全民国防教育、消防安全意识以及火灾应急疏散演练的知识牢记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