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进一步强化科学课程建设,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携手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共同开发科学课程。2025年2月19日下午,在初中部三楼会议室召开分子植物科学课程共建计划筹备会,旨在推动前沿科学知识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晁代印研究员,李建彩研究员,党政联合办公室主任鞠泓等专家老师和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琪、副校长储名方、教导处主任张小芳和相关学科老师共同参会。


会议伊始,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琪进行开场致辞,表达对参会专家、领导和学生的热烈欢迎。接着,副校长储名方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课程开发的依据和目的以及现有科学课程建设的情况。目前,学校已初步完成了科学课程的框架设计,希望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科学资源对接与整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科研环境中,沉浸式感受科学课程的魅力。


随后,黄校长在交流中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办学的理念,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坚持以“博学”为育人导向,致力于构建具有学校特色九年一贯制科学课程体系。小学阶段通过博物馆研学、博学大讲堂(专家讲座)及社团活动,着力拓展学生认知边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力,为创新思维发展奠定基础。初中依托实验室开展自主探究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深度学习,通过课内外联动的实践模式构建多维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的科学教育体系深度契合国家教育战略,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通过螺旋上升的课程推进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与会专家高度认可学校设计的课程理念,并围绕科学教育模式创新展开讨论。晁代印研究员分享了与学生互动的经验,他提出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如嫁接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建议通过实验室体验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李建彩研究员强调学生自主提问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实验课程的想法,并希望通过真实问题导向的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鞠泓主任结合中心与中小学多年合作的经验,提出通过社团活动、专家讲座、科研辅导等形式,结合多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课程体系与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高度一致。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导师团队将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与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共同开发分子植物科学系列课程,新学期将结合社团课程和课题研究,带领学生们探究植物科学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会后,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一行共同参观了学校实验室、实地了解学校环境和实验室设备。






随着与顶尖院系机构、科研专家的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学实践平台,开展多元化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学校希望通过此类科学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生动、更深入的科学教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
撰稿:王佶林
摄像:朱高帆
编辑:樊 婕